当我们来到医院看病时,医生询问病史查体后,经常会先让病人抽血化验才使用抗菌药物,您知道是为什么吗?现在让我带您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什么是抗菌药物?日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哪些?使用抗菌药物存在哪些误区?


    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活性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

    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1)抑菌药: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磺胺类等。

    (2)杀菌药: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图片

    3.日常生活中使用抗菌药物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抗菌药物=消炎药

    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如果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细菌引起的炎症。

    误区二:新的抗菌药物比老的好,贵的比便宜的好

    每种抗菌药物各有不同的适应症,要因病、因人选择,合理使用。并非越新越好、越贵越好。

    误区三:发烧就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等无效。

    误区四:使用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控制感染

    并非所有联合用药都能获得协同或累加作用;有些联合用药可能产生拮抗作用,反而降低疗效,更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发生耐药。

    误区五: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一旦有效就停药

    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更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如果使用抗菌药物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可能致病情反复,再次用药,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1.会使药品不良事件、毒副反应增加,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肝肾功损伤。

    2.对于小孩,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听力受损,风险较大。

    3.还会导致二重感染的发生,引发一些新的感染性疾病。

    4.最可怕的是会导致细菌耐药,产生“超级细菌”,使有效的抗菌药物效果变差,或者完全无效。如果疗程不够或剂量不够,或选药种类不对,则很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

    所以,抗菌药物并非“万能药”,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先抽血化验,做病原微生物检测,明确是否是细菌引起的炎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抽血做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医生确诊疾病

    病原微生物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明确疾病诊断。

    2.有助于合理用药治疗

    检测出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有针对性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多重耐药发生。

    3.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

    通过及早检测病原微生物,发现一些会传播的疾病,及早采取隔离、防护相应的措施。


病原微生物检测主要做哪些项目?


01送检项目主要有五类:

    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测;分子快速诊断、相关标志物。


02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血、痰、尿、粪便、脓液培养等。


03显微镜检查项目:

    细菌涂片检查(分泌物)。


04免疫学检测项目:

    支原体血清学、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梅毒检测、乙肝两对半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测定等。


05分子快速诊断: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HPV23等。


06相关标志物:

    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等。


图片


抽血做病原微生物检测要注意哪些?


    1.采血时间为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血。

    2.采血后标本尽快在2小时内送检。

    3.采血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4.采血前后做手卫生。

    5.检测出阳性结果时需要医生结合病情综合分析等。


撰稿:陆红丽

编辑:李镇宇

审核:陆克文